用脚步丈量乡土,以行动践行初心,为深入探寻家风家教建设的内涵,感悟优良家风在新时代的传承力量,2025年6月29日教育系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2队走进浦城县管厝乡、仙阳镇,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寻与实践服务之旅。
01
步入真德秀故居,“律己以廉、抚民以仁、存心以公、莅事以勤”十六字箴言迎面而来。这不仅是南宋名臣真德秀的为官信条,更是融入血脉的家风传承。行走在故居之中,每一方砖石仿佛都在诉说着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的深刻命题,爱国情怀由此深植于实践队员们的心中。
02
走进廖俊波家风家教展示馆,耳畔传来“见人要微笑”“为人处事要有爱心”“做别人的露珠”这些朴素而温暖的人生箴言。而最触动人心的,是他与父亲之间的“约法三章”——不公车接送、不安排食宿、不炫耀身份。父亲廖芝根用无声的行动,将这份约定化作对儿子最深厚的守护,诠释着清廉与担当的深刻内涵。
在这里,队员们深刻领悟到:家庭的清风正气,正是社会清廉的基石;对亲人的严格自律,终将凝聚成对人民的赤子情怀。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精神传承,更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生动写照。
03
“千家万户都好,国家才能好,民族才能好”,“四同”家风体验基地墙上的话语,道尽家国同构的朴素真理。实践队员们与村中老人围坐共话,听他们讲述代代相传的“四同”家风: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、同调研。当这些平凡家庭的故事汇聚成河,队员们真切触摸到“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”的深刻意蕴。每一个家庭的向善向上,终将凝聚成民族复兴最深厚的力量。
04
队员们以专业为帆、以热忱为桨,化身“推普小使者”。在村头树荫下,他们耐心教白发老人认读常用字,带着孩子们用普通话诵读童谣。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在青山绿水间流淌,孩子们清脆的诵读与老人开怀的笑语,交织成最美的夏日和声。这些青春身影架起的语言桥梁,让普通话的温暖力量浸润乡土,让青春与乡村的脉搏同频共振,奏响文化传承与交流的崭新旋律。
从历史名人的家风传承到当代楷模的精神风范,从质朴乡村的家风故事到青春力量的推普行动,此次实践是一次精神的洗礼,更是一次责任的践行。未来,实践队员将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,让家风的清风吹拂更多角落,让普通话的声音传向更远地方,以青春之力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。